找到相关内容64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法存于茶汤 独得茶汤三昧

    离相,灭相。”“如来知是一相一味之法。所谓解脱相,离相,灭相,究竟涅常寂灭相,终归于空。”这个说法太神奇了,使我们顿时从茶汤的四相、六味中解脱出来,领悟茶汤真谛。这里所说的“一相一味”,也就是寂灭相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5671610.html
  • 真忏悔

    ,按大乘说呢,那么还可以忏悔。  按大乘说就是离相离相就是实相,罪性本空,罪也不可得,罪即实相,所以"静坐观实相",佛说嘛,理忏罪便得灭,什么罪都可以灭,就像佛说的"一相无有二,无相无所生",实相...

    成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2874704.html
  • 佛法存于茶汤 独得茶汤三昧----佚名

    或者说如何理解我们眼前的这一盏茶汤呢?我们觉得还是应该从佛教典籍中来寻求答案。 佛陀在《妙法莲花经药草喻品第五》中说:“如来说法,一相一味。所谓解脱相,离相,灭相。”“如来知是一相一味之法。所谓解脱相,离相,灭相,究竟涅常寂灭相,终归于空。”这个说法太神奇了,使我们顿时从茶汤的四相、六味中解脱出来,领悟茶汤真谛。这里所说的“一相一味”,也就是寂灭相、禅悦味。 所以茶汤虽然有“四相”的区分,其实只有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23575043.html
  • 圣严法师答:临命终时见瑞相就表示解脱吗?

    物相尚在有相、有为、有漏的层次,直须到心中无物、无相才能得解脱。《金刚经》说:‘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’解脱是离相不著相的;心中既无相,心外是否尚有瑞相已不重要了。   但是也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学佛群疑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581011693.html
  • 禅定实修

    不断进化。  3.自我实践,不向外求。  4.自我离相,不计胜负。  除了上述四点外,我们也要注意:  1.放下俗务,以准备受教的心态进禅堂。  2.严守禅堂规矩,不得为私己之方便而要求特权待遇。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1841145.html
  • 《坛经》般若思想初探

    说:“无相者,于相而离相”(第32页),“内外不迷,即离两边。外迷著相,内迷著空,于相离相,于空离空,即是内外不迷”(第81~82页),“莫著外相”,“但离法相,作无所得,是最上乘”(第88页)。这种“于相而离相”的思维方式与“于念而无念”的思维方式并无二致。若“著相,即惟长邪见”(第96页)。惠能还运用“无念”、“无相”的“中道”与自然之意趣,对传统“坐禅”观给予全新的阐释,他说:“此法门中,...

    郭应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3143464.html
  • 身戒心戒

    根本;而大乘菩萨,心不住相,亦不离相,只断邪淫,不必尽断正淫,所以者何?因菩萨应机示现,混俗和光,方能普摄。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、武、周、孔,应运入世,皆是菩萨。末法时代,娼门屠户,皆有菩萨示现。不过菩萨...

    慧明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0053257.html
  • 试参临济祖师“开示偈”

    牧牛”保任,除习气,最终将在事上彻见自性那实相之妙体,证成大道。  “离名离相人不禀”  此句概括前两句,“离名离相”指吾人“真照无边”相状之佛性,若单提则无相无名,处处无踪迹,只能从其起心动念的作用下...

    宋世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41656920.html
  • 释迦如来玉像来仪峨嵋山万年寺毗卢殿记(代撰)

    。朝斯夕斯,念兹在兹。若能一念冥符,方知相相离相。其或六根解脱,自可心心印心。从此复本归元,尘消觉净。五蕴空而五眼具,三惑断而三德圆。于是波腾行海,云布慈门。四摄齐施,一法不著。尽来际以展转传持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54357014.html
  • 唯识三性与台宗止观

    寂静离相。即为自利。修习观行,能令此心用显现繁兴。即为利他。当知观门,即能成立三性缘起为有。止门即能除灭三性,得入三无性,入三无性者。谓除偏计执性,入相无性。除依他性,入生无性。除圆成实性,入胜义无性。今再依譬喻,显三性止观二门。说明三自性修行体状,以示如何证入三无性,复其清净自心。  《大乘止观》中云: “譬如手巾,本来无兔,真实性法,亦复如是。唯一净心,自性离相也。加以幻力,巾似兔现。依他性法,...

    本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673548.html